首页 栏目首页 > 基金 > 正文

散文丨深小北:古村拾遗

迷底/摄


【资料图】

古村拾遗

文/深小北

大巴在乡野的一条柏油马路上停下来,道路两旁矗立着笔挺而倔强的白桦。

1号车上的师友们陆续下车,两名身着制服的年轻交警在岔路口热情的向我们问好,引路。

夏雨突然而温柔,淅淅沥沥的,给乡野平白罩上了一层薄纱,远处黛色的建筑在白纱中显得神秘而浪漫。

顺着交警的指引,我们从大马路踏上了乡间小道。小道是青褐色沙砾铺就,粗犷自然,透着原生态的美。道路两旁是一望无垠的烟田,绿油油,亮晶晶的,焕发着勃勃生机。

遥遥望去,白纱中古建筑旁撑开着一棵巨大的古榕树,枝干强劲有力,枝叶繁茂翠绿。像个守护神,无声的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走近,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黛色古建筑,大气庄严。循声望去,一块黑色匾额竖立在古建筑的大门口,上面苍劲有力的雕刻着四个字,字的笔画以墨绿色漆装点,庄严中透着文气。

振南小学!

好气派!好古朴!好有韵味!

迫不及待提腿迈入,民国风建筑,二进式结构,进门是大堂,中间是一个硕大的天井,两旁是两间厢房,门是开着的,朗朗书声就来自这里。我们好奇的探身观望,一群小学生端坐在课桌上,正举着书本朗诵。她们用同样好奇的眼神看着我们,笑容纯真无邪。

“学堂啊!”

人群中,有人惊叹!

“是的,这里原来是个书院,这个书院始建于民国19年,已有近百年历史了。后改成振南小学。2002年后停办十余载,2018年6月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缮,同年10月才恢复办学。就读的主要是附近几个村的孩子。”接待者介绍。

仔细看,学堂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呈长方形,青砖黑瓦,八角大门,上下两层砖木结构,径幽走廊,木质圆柱,木质窗户,雕龙画凤,栩栩如生。粗壮的横梁上,挂着文房四宝,站在大堂朝外看,是一望无垠的绿油油的烟田,真真是一半烟火,一半诗和远方。读书圣地啊!站在二楼的走廊上,透过天井望天,天光清明,望地,深重厚实,望教室,静谧磅礴。恍惚间,仿佛看见身着白色长袍,头带黑色冠帽的文弱先生,正一手捋胡,一手执扇,沉浸式教着“之乎者也。”想象中的学堂,就这样突然降临眼前,我的心,沉静而柔软。

振南小学珍贵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它背后的历史。桂阳县自古重视文化,是文化古郡,这片文化土地培养了蔡伦等一批著名文人。振南小学就是当地龙氏家族及七个自然村的村民自发捐建而成,为当地的文化启蒙,作出了深厚卓越的贡献。

“跟校长要个地址,回头我寄点书给孩子们。”唐樱主席交代。

“好。”

两个教室的学生年龄在6-10岁不等。她们的眼眸清亮,表情有害羞,调皮,好奇,边偷偷打量着我们,边大声朗读。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啊。将来,她们会长成什么样子?会有着怎样的未来?这座特殊的学堂,会在她们心里种下怎样的种子?结出怎样的果实?多少年后,她们或她们的子女后代是否会回到这里,拾遗,探寻,在这里有过的纯真岁月?

这是个值得一来的地方,是梦开始的地方。有条件的在这支教个一年半载会是件很美的事情。顺着细雨,我们走出学堂,走向乡野,顺着来时的路返程,朗朗读书声在细雨中渐退,蒙蒙细雨滴,润物于无声。

这里有历史,有文化,历史本身就是文化,文化本身就是历史。两者相辅相成,相依相伴。

大巴在拾遗的路上,一骑绝尘。窗外的风景快速倒退,还没来得及抓住,就变成了过去。那个一闪而过的灰色宝塔,让我忍不住打开窗户,探头回望。它矗立在田间,沉默而坚强。它为何被留在这里?有着怎样的故事?是否被时光遗忘?以沉默,以坚强,孤独守望旧时光?

容不得我多想,大巴再次停下。

浩浩荡荡一行人走过青石板桥,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绿色的水草野蛮而疯狂,几乎霸占了整条河流,妖娆的身姿在清亮的河水里肆意摆荡,放荡不羁,自由散漫。

我想起丽江古城的河,束河的河,都不及这条河风骚浪漫,韵味悠长。

桥也不是一般的桥,是传说中的接龙桥,古时候车马到这儿就得下来,由村里人前来迎接。走过接龙桥,规模宏大的板梁村跃入眼帘。扑面而来的古风古情让人有种穿越时空之感。

两位老人家在门口卖着凉粉和绿豆稀,热情的招呼着我们来一碗。虽然她们穿着现代的衣服,我却分明觉得她们来自岁月深处。忍不住要了一碗尝尝,这里的凉粉和绿豆稀都是用泉水制作而成,相比外面卖的,会多一丝甘泉的清甜。带着这份清甜走入古村里面,脚下的青石板都活了,它们带着,推着,拽着我的脚,快步走入巷子深处。

村落是真的大,巷巷相连,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房屋有二进式,三进式,从房屋的结构,造型,可以明显看出主人的家境。

接待者介绍,整个村落完整的保留了300多栋古民居,栋栋雕龙画凤,刻檐飘顶,是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后裔薪火相传的地方。这里曾是商埠重镇,繁华璀璨不可一世,村里有古私塾,古驿道,古钱庄,古井,古商业街,古寺庙,古祠堂......曾供奉给杨贵妃的荔枝都是经这条驿道而过。走在巷子里,目之所及处皆故事,耳之所闻皆传奇!每一块青石板,青砖,每一棵草,每一树花,每一根木头......都在无声的诉说着古村落的前世今生,那繁华璀璨,写在墙上,飘在空中,倒映在青石板上,河水中,池塘里,让人应接不暇,思绪万千,感慨无限。

我随队伍走在纵横交错的古巷里,感受着百年古风的抚摸萦绕,不敢落单,生怕一不小心与某个古人撞了个满怀。600多年的古村啊,即便居民稀少,其精气神仍旧丰盈。没有人能活到600岁,它却吸纳了600年的天地精华,采了600年的日月之灵气,这个古村落早已有了灵魂,成了精!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道文化风景,更有着历史的脉络,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往来过客均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它的绵延气息,它的厚重与能量。

板梁村的大,大到没半天走不完。每一条巷子,每一户人家都值得停下,细细感受,慢慢品尝,来自岁月的沉淀,剥夺与馈赠。

板梁村与其他普通村落比较一样的是,年轻人稀少,老弱妇孺居多。不一样的是,这里的老人在村里也能谋生,村前卖卖凉粉绿豆稀,村里扫扫地,收拾收拾卫生,后者可是按月拿工资的。这里的居民拥有更多的选择性。这与它的上好风水也是离不开的。板梁村的风水是名声在外的,它的结构布局都很讲究。从村口的宝塔,进村的接龙桥,村前的三大古祠堂,以及古祠堂前面的半圆形荷花塘可见一斑。村里还有三大神物。分别是卧在村后的神龟石,据说求啥得啥,古井韵泉和双龙泉。那泉水从石山下喷涌而出,春暖夏凉,世世代代永不枯竭。这个神奇的地方,也是当地刘姓的主要开源地之一。历代诞生了数百名官员,是极其重视文化教育,有着浓厚文化底蕴和精神遗产的地方。

巷子深处的一户人家,大门敞开着,远远看见一位大爷靠墙坐着,眼望天井,沉默无声。我和雪云老师决定进去看看。

“大爷,您好呀!您一个人吗?”

“哦,一个人。”

“这是您的房子吗?我们可以参观一下吗?”

“那间是我的。”老人指着旁边的一间说

“我们可以参观一下吗?”

“好。”

我们探身观望,二十个平方大小,一张床,一些简单生锈的农耕工具。

“您高寿啊?”

“快80了。”

“这间房是您的,其他的是谁的呀?”

“我儿子的。”

老人家虽回答缓慢,但口齿清楚。仿佛要让我们的每一个问题绕村一圈,他才回答。他的样子让我想起奶奶,晚年的她也如这位大爷一样,时常在门口靠墙而坐,望着天井看天光。我想,他们在仰望天井时,一定是在思念时光深处的人和事吧。

过了大爷家,顺着石板路往下,在一片空旷的转角处,居然惊现一大树黄灿灿的凌霄花。青翠的绿叶簇拥着大朵黄灿灿的花朵,像打翻了的双色颜料盘,不管不顾的依附在一座坍塌了半边的古居上。残败的古居一边还倚着一截半腐的灰色木头,这浑然天成的景象,将破碎和重生,沉默与热烈,交错出让灵魂战栗的美感。绝妙至极!

岁月无边,时间无涯,谁来记载这流年易逝,轻拾岁月过往?

古村,就是很好的载体。

每个人往上数三代,都是来自农村,对古村,古居,古朴,古情有着骨子深处的情怀。

倘若世上再无古村落,这对人类精神,情怀,将滋生莫大的遗憾。

历史,文化也会显现巨大的贫乏。

古村落,用它的存在书写着发展和文明,烟火人间,它是出处,又是归途。

我们探寻古村落,追根溯源,拾遗老时光,既是对流年易碎的不舍,又是对现世繁忙疲惫的疗愈和安慰。

郴州这样的古村落很多,但板梁村是名副其实的湘南第一古村。每一个拾遗探古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目中的古村,无论风水,历史,文化,文明,数量,完整......它由内而外,具足。

关于板梁古村,你来,或者不来,它都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但如果有幸,刚好你来了,无论是翻山越岭特意而来,或是恰巧路过。

你内心的古村印象,情结,都将得以圆满......

深小北,情感作家,湖南省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院高研班第一期学员,中青班十八期学员。起点签约作家,情感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律师。著有情感散文数千篇,被众多百万大号转载,著有长篇小说《穿越围城的爱恋》《苏小沫,你休想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