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基金 > 正文

董耀会:武帝征战匈奴建长城(下)

第一次北击匈奴并修建长城是在元朔二年(前127)。匈奴进攻上谷、渔阳,汉武帝为了争取主动,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方针,派卫青等率领的主力部队,由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出发,沿黄河河套北岸西进,至高阙后折而向南,大破匈奴军,尽收河南之地。《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五年(前130)夏,在第一次北击匈奴前三年,汉武帝“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颜师古注《汉书》时分析 :“所以为固,用止匈奴之寇。”这是汉朝对北击匈奴所做的准备工作。真正较大规模地修筑长城当在元朔二年,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余万。于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

汉武帝第二次北征匈奴并修建长城是在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打败了匈奴右贤王主力之后,匈奴在河西的势力瓦解,河西一带遂全为汉朝所据。这一仗很关键,河西走廊以西的广阔地区得以纳入华夏版图缘于此役之胜利。

霍去病是一位军事天才,从十八岁带兵北征匈奴,打到二十四岁病故。短短的六年时间,他的军队令匈奴闻风丧胆。史载汉武帝要给他盖将军府邸,霍去病说的一句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成为两千多年来被后世铭记的名言。

取得这次胜利之后,为巩固河西走廊边陲的安全,汉武帝修筑了由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至酒泉的长城。关于这次修长城,《汉书·张骞传》载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臣瓒在注释时强调 :“筑塞西至酒泉也。”这也是汉武帝第二次较大规模修筑长城。

第三次北征匈奴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长驱直入,分别深入到漠北,有效打击了匈奴。这次卫青、霍去病率部远出长城两千余里大破匈奴,凯旋的军队精神抖擞,每一个士兵的披甲上都血迹斑斑。《汉书·匈奴传上》说,此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至此,作为匈奴南进中原主要战略基地的阴山山脉完全被汉朝控制。

汉朝通过三次北征匈奴的战争基本解决了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夺取河南地之后,随即设郡实边。《汉书·武帝纪》记载这次“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只有移民在长城地区扎下根,这个地区才能长期稳定下来。

汉武帝第三次较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是元鼎六年(前111)至元封元年(前110)间所筑由酒泉西至玉门关段的长城。这段长城大体沿疏勒河畔修筑,遇到湖泽、碱滩等天险地段或有间断。这些地方的塞墙或以双重的粗石板垒起,填以砾石,或用沙砾与石子牢牢压实,与芦苇枝、红柳枝条黏结在一起。

汉武帝第四次较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是在李广利伐大宛之后。《史记•大宛列传》载:“于是天子以故遣从骠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至匈河水,欲以击胡,胡皆去。其明年,击姑师,破奴与轻骑七百余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王恢数使,为楼兰所苦,言天子,天子发兵令恢佐破奴击破之,封恢为浩侯。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从太初元年(前104)至太初四年(前101)间,修筑由玉门至新疆罗布泊的长城。《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为“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

《汉书·西域传上》中载 :“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犂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根据《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之役始于太初元年,终于太初四年。这段长城亦当建于这段时间或稍后。

汉朝在这一地区主要是修建了一系列烽燧,基本上未见烽燧之间有墙体相连。汉长城的防御重点,主要是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匈奴控制的中心区域,原来是河套地区,后来移向西北地带。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之后,匈奴远退到漠北。

《汉书·匈奴传下》记载汉元帝时期,呼韩邪单于曾上书朝廷,提出愿意在长城地区为汉朝“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汉元帝征询大臣们的意见,郎中侯应提出不可罢边的理由时,曾提到“北边塞至辽东”的情况。《汉书·赵充国传》还明确记载了赵充国奉命考察北方后的奏章内容 :“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虏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

在汉武帝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中,粗略统计匈奴被斩被俘加降汉内附之众,多达二十万人。匈奴被迫退出河套地区、河西走廊等草木茂盛、宜于畜牧的地区后,畜牧业受到严重影响。宋代李昉在《太平御览》卷五十《地部十五·祁连山》中说,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朝在阴山南修建长城关塞,屯兵并移民屯田。匈奴被阻挡在阴山以北环境更加恶劣的大沙漠地带。2009年,由俄罗斯和蒙古国考古学家组成的“中央亚细亚”联合科考队,在领队A. A.科瓦列夫和D. 额尔敦巴特尔的带领下,对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瑙木冈苏木的巴彦布拉格的西汉要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发现有大量中国古代士兵的遗骸 ;对墙体及土窑洞进行解剖,发现有夯土墙体和利用土坯砖全砌而成的内廊墙体以及土窑洞 ;还有一处覆盖有瓦砾的废墟。俄蒙两国的考古工作者,通过对这一城址进行考古研究,认为此城址属于西汉时期,应是汉代的受降城,约建于西汉元封六年(前105)前后。

匈奴从此之后,基本上无力对汉发动进攻,只好选择对汉朝妥协,表示愿意恢复和亲政策。汉武帝拒绝了处于劣势地位的匈奴和亲的要求,他要乘胜继续打击匈奴。不过,此后双方虽然继续处于敌对状态,但因实力悬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由汉武帝元狩二年至武帝太初四年历经二十年,打通了两千里的河西走廊,并沿路筑起烽燧亭障,以保障这条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的交通大道畅通无阻。

汉长城的修建也非常困难,修建在盐泽、居延及阴山以北高原戈壁中的汉长城,其海拔高度均在一千五百米左右。这里并没有充足的山石,施工时多以沙土夯筑。由于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和新疆东部正是气候干旱区域,筑城所需水源亦很缺乏。

白音查干在《长城与汉匈关系》一文中说 :“从盐泽和居延段的土坯芦苇而建造的烽火台中可以看出,由于水的限制,事先在有水之处加工好土坯,然后再运来垒砌而成。所以,在缺水或无水的荒漠上修筑长城,其工程量要比一般夯筑长城更为巨大。从汉长城的地理位置和总长度,可以联想到它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经过长年的对匈奴作战,西汉朝国力耗损也非常大,此后,汉武帝不得不停止了对匈奴的用兵。

来源:董耀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